查看原文
其他

爱恨无度谁遭殃?家长把23岁小伙“爱的”在家中饿死!

2018-02-10 刘潇 铭爸 校长传媒

点击上面蓝色↑↑↑“校长传媒”免费订阅

【刘潇专栏】

家长把23岁小伙“爱的”在家中饿死!

原创作者|刘潇

本文为刘潇老师原创,首发刘潇老师微信公众号“刘潇老师有话说-ID:lxaio418”



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的农村,电视还没普及,一个村也就一两台十四寸黑白电视,每到晚上百十号人挤在一台小电视下也实足热闹。


那时我十岁左右的样子,至今天还记得看过一部古装戏,名字不记得了,大意是有个死刑犯人,在临刑前,法官问他还有何要求。他说想再见一次母亲。母亲来了,他对母亲说想最后吃一次母亲的奶。


看着将要被行刑的儿子,母亲解开了衣襟。然而,这个儿子却咬掉了母亲的奶头。


法官惊问他为何要这样,结果他说:小时候母亲对他宠爱娇惯,没有教会他做人,才导致他今天犯了重罪,他恨母亲!



大河报2018年2月5日报道:一个23岁小伙子,四肢健全,神志正常,活动自如,居然活活饿死了。


邻居说:他不是饿死的,是懒死的。


正值青春年华,却不肯出去务工挣钱,嫌上班太苦太累,宁肯整日乞讨为生。

吃了一顿饱饭后就睡觉,有时能睡一两天。


邻居送来的肉,他宁愿让肉腐臭,也不肯动手做饭。连吃饭都懒得吃,除非饿到极点,他再出门讨饭。


从不洗衣服,衣服穿的太脏了就扔掉。后来没有衣服换洗,就整天穿着那一身脏衣服。


原因是家长爱的:爸爸妈妈也历来不用他做家务,即便后来父亲肝病逝世,母亲也是对他依旧宠爱,什么活都不让他做。


因为觉得上学累,学就也不上了,在家就吃了睡,睡了吃,母亲也就这么惯着,有时分不顺心了,他还会呵斥母亲,后来18岁时,母亲也去世了。再没人爱了,23岁的四肢健全的大小伙子,只会把自己饿死。



两岁就识字,四岁就学了初中课程,八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,13岁以高分考上大学,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。


这样的成长路线是多么的让人羡慕,也为多少家长所追随。


然而,这位孩子,在读了3年研究生之后,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,就被学校劝退了。


他的母亲曾代劳他生活上的一切而今忏悔:“是我害了他”。

 

本该属于孩童无忧无虑的纯真时代,却过早地被“学习”重担压在了身上,母亲的功利、虚荣毁了孩子的童年,也伤害了孩子的身体和心理。母亲只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,没有意识到危险在悄悄地发生:孩子自己不会吃饭,母亲曾学梅亲自给他喂饭,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魏永康读高中;这位母亲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,家里任何事情都不让孩子插手,每天早晨连牙膏都要挤好,还给儿子洗衣服、端饭、洗澡、洗脸、喂饭,

     

“为了孩子将来好”就不要急于求成一切包办,“神童”能走多远,不在乎孩童时所“节省”下的那几年时光。不错,是母亲“害了他”,这位母亲在“出名要趁早”的错误心态下,违背孩子自身成长规律“拔苗助长”,使孩子的“神迹”终极在了17岁。



家长把孩子当宠物养,无数个巨婴已经产生,更多的巨婴正走在成长的路上。


要过年了,打扫屋子有保洁公司, 37 40341 37 14939 0 0 2988 0 0:00:13 0:00:04 0:00:09 2988车有洗车行,年夜饭有酒店,或者,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……


大人们在追求便捷、舒服、省事的时候,给孩子带来了什么?

年,可还有年的味道?


孩子的成长,并不只是学习。让孩子去贴个对联,让孩子打扫下家里的卫生擦擦玻璃,让孩子洗洗衣服,让孩子做做饭,和孩子一起包次饺子,提桶水和孩子一起洗下车……过年了,孩子并不只是年龄在增长!

延伸阅读:

【爸妈堂专栏】

虐子案件频发:每一个对孩子暴力的父母,儿时都不曾被父母温柔以待

原创作者|铭爸

本文为铭爸原创,首发微信公众号“爸妈堂(ID:bamatang123)”


常言道:“虎毒不食子”。然而这个常识却一次又一次被人挑战……


当我们还在为那个因为丢手机而被妈妈打死的男孩扼腕痛惜的时候,1月27日,福州一位母亲疑似与儿子就学习问题争吵,情急之下用手机充电线将儿子勒死,之后又自杀身亡。

邻居说,这家的儿子很乖巧,成绩很好,钢琴也弹得好,一家三口周末常出去玩,对邻居也非常友好。因此人们实在难以想象这样和谐的家庭里会发生这样的事情。


再次联想到近期曝出的几起悲剧:

孩因为丢了手机,活活被妈妈打死

发表于30天前

1月5日,一小男孩独自出门堆雪人,不慎将手机遗失,回家后被母亲用胶布捆住手脚,用木棍活活打死。

华裔夫妇杀死腌制5岁女儿

发表于26天前

一位在美国开餐馆的华裔母亲因5岁女儿不乖而暴怒,用拳不断击打女儿的头,并把她的头猛烈地往地上撞了两次,直至女儿嘴角"流出了绿色的液体"。


父亲见状,试图心肺复苏抢救女儿,但无济于事。于是两人将女儿的尸体用盐掩起来,藏在中餐馆冰箱的冷冻室里。

单身妈妈为5块钱,地铁狂扇孩子

发表于4天前

最近,南昌地铁中,一位年轻的母亲不顾众人眼中的诧异,不停打骂着自己的孩子,原因是孩子弄丢了5块钱的车票。


好在路人及时出手相处,才帮小孩解了围。否则,可能又会导致一出“妈妈错手将小孩推下地铁”之类的悲剧。

……

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:“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,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。” 


何止如此!就算国家将“父母执照”列作和驾照一样的必考项目,也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因为人是感性的动物,并不是单靠理性的道理来生活的。


试问,难道那些虐待自己孩子的妈妈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伤到孩子,不懂得杀人偿命的道理?当然懂得。只不过当他们对孩子“恶颜相向”的时候,他们已经不再是一个理性的人,而变成了情绪失控的恶魔。


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慈爱的母亲变成了凶狠的魔鬼呢?找出魔鬼背后的操纵者,把让逝者的鲜血化作生者的教训,才能避免今后再发生这样的悲剧。


01

家长必知的恒河猴实验


“虎毒不食子”说明了动物虽然没有人的智商,但是它们能靠本能活得很好:爱与被爱,不断传承。而人类的本性却常在成长中被扭曲甚至丧失。


我们通常用“没人性”来形容一个人坏到了极致,但如果动物们得知了某些人的暴行之后,一定会用“没兽性”来形容他们。


1959年,心理学家哈洛做了一项实验:


他让一些新生的恒河猴从出生起就同两个假妈妈在一起——“铁丝做的妈妈”和“绒布做的妈妈”。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,绒布妈妈没有。虽然当婴猴们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奶, 但它们更愿意和绒布妈妈呆在一起。只有实在饿的不行了, 才去铁丝妈妈那里喝一点奶,然后又赶紧回到绒布妈妈身边。


哈洛的实验颠覆了人们之前对“食物才是第一需求”的认知,改变了人类的育儿观,使得现在的医生们知道:应该将新生婴儿直接放在母亲肚子上;仅仅向孤儿院的婴儿提供奶瓶是不够的,还必须拥抱陪伴……


实验到此为止,本该皆大欢喜,但哈洛又将实验继续下去:


他让绒布妈妈发射铁钉、吹出冷气来攻击小猴们。哈洛声称,这是一个邪恶的母亲,他想看看这会导致什么结果。令人吃惊的是,无论布料妈妈怎样对小猴,它们都仍然义无反顾地要靠近妈妈。


不过,这些小猴长大后都出现了自闭、反社会或攻击性行为。有些小母猴长大后不能发挥母性,反而忽略照顾甚至杀死幼猴。可以说,几代恒河猴本该有的快乐生活就这样被人类给毁了!


02

每一个对孩子暴力的父母

儿时都不曾被父母温柔以待


这个实验的后半段说明了什么问题呢?


1、人是非常可怕的动物,不仅能够让自己失去“人性”,还能通过一定的方式,让动物们失去“兽性”。参与实验的恒河猴有94%的基因与人类相同,我们的孩子在出生的前几年,说穿了就是一只“小猴”,如果我们除了食物不能给他更多的爱的话,他们也会因此而变得孤僻冷漠。


2、爱是会随着遗传的。如果我们从小就被温柔地对待,我们会天生地习得如何去爱他人,爱我们的孩子;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被温柔以待,他们也会本能地把爱传递下去。


许多人在有孩子以前常常说起,自己小时候是如何被自己的父母打骂着长大的,并且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以后绝不会那样对待孩子,一定会耐心地教育引导孩子。可是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,他们总会在孩子身上找到“该打该骂”的有力证据。


我想,前面提到的几个悲剧发生之后,当事人未必会承认自己打孩子不对,而更可能认为是自己和孩子倒霉而已。


其实,从根本上来说,她们是缺乏爱的储备和爱的能力,他们小时候一定不曾被父母、被世界温柔以待。



我的一个朋友大宁,每逢孩子哭闹时,他的脾气都好得不得了。问他为什么不对孩子发火,他说:“为什么要对孩子发火呢?我父母在我小时候几乎从来不对我发火,我现在不也长大了吗?”


听了他的话,我这个搞了10多年教育的人真是自惭形秽!我感慨地对他说:“整个世界都在对孩子发火,而你却浑然不觉。看来,你小时候的父母就是你的整个世界。”


这个说法后来得到了印证。我看到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说,儿童就像一台照相机,会把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投影在胶片上,等到将来某个时候,环境条件具备了,他就会把胶片上的内容呈现出来。


童年的我们把父母的行为拍摄在心里,等到我们现在为人父母了,那些胶片就慢慢浮出水面,成为我们面对孩子时的“指南”。


遗憾的是,我们大多数人的父母并不像大宁的父母那样温柔。



每次当我冲儿子小铭发火时,我都感觉:自己像极了在我小时候冲我发火的父母。有时我冲小铭发火时,我还会在自我开解:“哪有小孩子不挨打就长大的道理”。


从我的原生家庭那里获得过多少爱,我就会对自己的孩子付出多少爱;


从我的原生家庭那里见到了什么样的教育方式,我就会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。


这应该才是我们冲孩子发火的真正原因!但是,这绝不成为我们应该冲孩子发火的理由!


就像“长得丑不是你的错,跑出来吓人就是你的错”说的那样,儿时不被父母温柔以待,不是你的错,但是冲孩子发火就是你的错。


作为成年人的我们,有学习力、思考力、意志力,能够通过学习和思考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,不断获得成长和进化。


因此,明白自己冲孩子发火的原因,并不是终点,而是一个新的起点,它告诉我们还应该在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同时,找寻一条全新的道路——爱的自我修复之路。


03

走上爱的自我修复之路


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。如果我们的“爱之酒杯”不曾从原生家庭加满,我们还可以拿着杯子从亲戚朋友那里,从爱人那里,从孩子那里,从社会那里续满。


有时当我的心情快到冰点,亲朋的一句问候,可能就会暖到我的心窝;有时我哀叹时运不济,看到新闻里“冰花男孩”冒寒前行,就会重燃斗志……


当然,能够帮我们的爱续杯的最恒常稳定的来源还是我们的伴侣和孩子。


伴侣之爱


人们往往会把原生家庭的痛苦带入自己的婚姻关系中,夫妻在生活中某些时候也会将伴侣当成自己的父母,期望伴侣能够给予自己父母没能够给予的关爱,这些关爱有人称之为“心理营养”。如果伴侣能够给到自己需要的“心理营养”,一个人的心灵会得到滋养,可能从童年爱的匮乏状态中成长起来。


很多人知道,影星孙俪的原生家庭并不好,12岁时父母离异,妈妈只拿到2000元扶养费,母女俩处境艰难。看着妈妈辛勤劳累,孙俪对父亲的怨恨与日俱增。


好在孙俪后来遇到了邓超,他给到孙俪丰沛的爱,让她过出了娘娘般的幸福模样。



爸妈堂有位朋友曾经留言给我说,自己的原生家庭很糟糕,但是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自己的老公,让她得以华丽转身。在老公的关爱下,她开始变得更加自信阳光,活出了人生的精彩。


我对此也深有体会。从老婆铭妈那里, 我常常能感受到儿时没有享够的母爱。有时候,工作上遇到一些困难,我对她倾诉,然后枕着她睡一会儿。等醒来后,我又会能量满满地去面对整个世界。


有一次铭妈问我:“我没有其他女人那么漂亮,那么能干,那么会赚钱,那么会做家务,你为什么还要娶我?”我想了一下回答:“因为你有别的女人不能给我的爱和接纳。”


婚姻果然是人的第二次投胎。好的夫妻在一起,总会感觉他们在精神上互为对方的父亲或者母亲,给对方关爱、体贴和接纳。


当伴侣之爱为我们的爱之酒杯续满时,我们又怎么会没有足够的“爱能”去面对孩子的一点小调皮呢?


而当下几乎所有虐子事件中,当事妈妈都提到自己和爱人的关系并不好,有的甚至已经离婚——很遗憾,这些人爱的能力未能从爱人那里得到修复。


孩子之爱


是儿童教我们爱和怎样去爱,是孩子把天使之光带到人间,但只有内心有爱的人才会受到启发。    ——玛利亚·蒙特梭利 


爸妈堂曾经发过一篇热文《还好,孩子处于你怎么凶他他都爱你的年纪》,引起强烈共鸣。


孩子对我们的爱是无条件的,无论我们漂亮与否,能干与否,甚至在我们生气发脾气的时候,他都无条件地爱我们,接纳我们——这些不正是我们儿时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吗?



成年之后的我们,每日忙碌于工作和生活琐事,逐渐遗忘了自己心底那个渴望被爱的儿时的自己,而他也在一次次渴望爱而不得的失望中睡去。直到有一天,儿时的自己将被伴侣和孩子之爱唤醒,大开心门,让伴侣和孩子为其续满爱的酒杯。然后我们可以用这杯满满的爱,作为压水井的引水,汲取出我们心底更多的爱,用爱浇灌我们的伴侣和孩子——每个人都成为爱的消费者和生产者。


04

爱是人生最美的底色


从小在爱的包裹中长大的孩子,有了人生最美的底色。今后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,他都不会轻言放弃,更不会像刚刚看到的新闻那样悲吹:


一位25岁的硕士小伙,因欠5万网贷暂无力偿还,就选择旅馆自缢。表面看来,欠债还钱的压力是导致自杀的凶手,但从根本上来说,生无可恋,不懂得爱自己和爱别人,才是真凶——事后,其父罗立军说,儿子1岁时,自己和前妻离异,他常年在外打工,儿子罗正宇基本上由爷爷奶奶带大。由此可见一斑。


幸运的是,虽然我和铭妈现在偶尔也会冲小铭发火,但是他绝大多数时候,还是觉得自己好幸福——爱的基础已经打好,偶尔失当的教育行为,并不能动摇根本。


因此,当你偶尔对孩子发火以后,放下焦虑和悔恨,与他人建立联结,续满自己的“爱杯”才是王道:


与父母就自己儿时的一次委屈做一次交谈;(与父母的和解,是人生最重要的和解之一。自此,我们的内心情感通道变得畅通,可以更加顺利地接受爱和给予爱)

和爱人诉说自己冲孩子发火后的心情;

和爱人一起看一场电影或吃一顿烛光晚餐;

跟朋友一起酣畅地K歌或逛街;

跟孩子一起玩一次猫捉老鼠的游戏;

孩子睡着以后,轻吻他的脸颊;

把自己的感受写到朋友圈,并设定为“仅自己可看”。当然,你也可以选择“公开”,然后你会发现:你所面对的熊孩子,其实家家都有。孩子都是一样的,唯一不同的不过是家长的态度。

……

愿你和你的孩子永远被温柔!

(作者:铭爸  转载请注明出自:爸妈堂(ID:bamatang123),破解0-12岁养育教育难题!每日暖心推文,动听故事,24时自助查询,天天专家答疑,定期育儿微课)

延伸阅读:

从艾宾浩斯曲线说学习效率:孩子读书不是苦,而是身在福中不知福!

还好,孩子处于你怎么凶他他都爱你的年纪!(看哭了...)

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

今后对孩子好点吧,但愿你现在看到还不晚!

给孩子父母的忠告: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

孩子若不懂与世界如何相处,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劳

怎么做一个会和老师沟通的好家长

亲子沟通错误的6种语言模式

孩子沟通中的方法和技巧应用

上帝为每一只笨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

改变教育,从这里开始——校长传媒(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)

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

分享“教师卓越发展智慧”与“学生健康成长方案”

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

投稿邮箱:xiaozhangchuanmei@qq.com

联系我们加QQ:2636915649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